一风吹去:陈年旧事
文章提交者:一风吹去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看了山妹网友写的《苦涩的回忆》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苦涩的回忆》不是山妹一家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一部份,文革及极左时代的滔天罪恶至今没有得到清算,有些事,想想我们这一辈子怕是看不到了,但是我相信,后人并不全是愚人。对于有违天理人伦的罪恶,总有一天,总会有人对它进行清算。我们这些人老了,由于为尊者讳的原故,官方没有也不可能会留下不利于其统治的资料,许多事情将会被历史的烟尘埋没,我们应该趁有生之年为孩子们尽可能多地留下点可供后人研究的东西,我想对于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有益无害的。
下面我的回忆只不过是一些片段,不只限于文革。有些事情是父辈们的叙述,非本人亲历,但事情绝对是真实的,错误的也只不过是时间地点有些偏差而已。有些当事人和他们的当事人还在世,为了揭开这个伤疤不至于使他们难过而影响其正常生活,有些人名均会进行处理。
土改故事
史老二兄弟五人,祖上留下良田近千亩,有房30余间的四合院一个,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蒋介石在南岳主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回家后拉起了一支有数十人枪的抗日队伍,共击毙日本人十一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十余支,得到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嘉奖。由于老大老三老四均在抗战中牺牲,土改时家中只剩下史老二,史老五时年二十岁,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史老五品学兼优,而且参加了当时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属于思想上真心盼望解放军来的那一类。
湘潭从民国十六年起中共的活动就十分活跃,破落大户汪氏与史家比邻而居,两家都有培养后人读书的习俗。汪氏后生宏伦、汗新、厚楷等十余子弟自从国民党清党逃脱后从未闲过,一部份人跑到了延安(解放后成了部厅局级干部),一部份人在家乡继续搞共产党,汪史两家历经二十多年虽然各参入的党派不同,但彼此相安无事,(其时汪家也有二十一人参加了国民党或国军,49年时多数都去了台湾),两家人偶尔相见时仍然是兄弟般融洽,更没有南霸天与吴琼花那一类故事。
国民党撤退时各县建立了反共救国军,司令是青山区的文某(具备名字已忘记,只知道姓文,52年在解放军和民兵的包围圈中只身窜房逃脱,53年去香港,之后去了美国。81回乡投资,俨然成了共产党的座上宾),史老二是国民党员自然也参加了。但是史家因无人照看田地房产,所以史老二从未外出活动,更未参与反共活动。土改时逃往新疆参了军,文革中以隐瞒阶级成份罪判刑,文革结束后回乡,已是耄耋之人了。
史老二逃走后,农会抓不到人,于是将年仅二十岁的史老五从长沙骗回来,没几天就以恶霸地主的替死鬼枪毙了。史老五死时大呼冤枉,农会会长说:“冤什么冤?你家这么大的地主不枪毙那枪毙谁?”
土改中划成份是有名额分配的,地主富农多少,贫下中农多少都有硬性规定,要枪毙多少也有规定。湘潭不是个富裕的地方,土地大多在大地主手中,要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就千方百计寻找家境好点的农民,让他们挨刀。
欧阳望的父亲留下有水田四亩,欧阳望读完小学后在长沙一公司当会计管账目,家里的田地雇一人耕种,不收租,打下的谷子全部归耕种者。农会完成不了划阶级的任务,开会时一农会干部提议是否可将他划作富农,有一干部说地主不够怎么办,还是划作地主吧!于是全体同意,可怜这个除了四亩土地外一无所有的地主,到死也没有翻得了身。
一农会会员叫周少红,解放前参加了地下共产党,因为读了几年私塾,土改时便当了农民协会的秘书长。解放前自己没有土地,租种了地主的水田十亩,土改时分得地主的牛一头。不料这牛不争气,牵回家没几天牛便死了。在剖开牛肚子时发现牛胃里有铁钉一枚,于是,平时嫉妒他有文化的农会“阶级兄弟”立马翻脸,说周破坏春耕生产,故意将牛害死,会长大怒。将周的成份改成了富农,将周枪毙了。
原来中国没有现代化的织布机,后来引进技术也只有城市里有织布厂,织出来的布叫洋布或叫士林布,穿士林布的也是城里人,偶尔乡下大户人家有一套士林布衣服那也是蛮了不起的。农村人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纺的棉纱,纱纺好后请人织布,多数家庭都买不起织布机,农村有一种手工业工人叫织布匠,自带机器(其实也是土机器)织起布来又快又好,我们那地方叫机匠。老邱是从湖北来的流浪汉,无田无地又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就买了个土造的织布机,当了个织布匠走村串户帮人织布,人称邱机匠。
那日秋机匠来到了我叔公家,他和我叔公是多年的好朋友,经常在我叔公家吃住。秋机匠放下行李,问我叔公还有剩饭没有,我今天累坏了。叔公问:“什么事把你累成这样?”
“今日排头乡斗争地主汪厚楷,我上去打他打累了”。
“你和汪厚楷有仇?”
“没有。”
“他得罪过你?”
“没有。”
“那你为什么打他?”
“好耍呗!”
“这么冷的天,打了人家,还脱了人家衣服,会冻坏的。”
“地主都经得冻。我把他和地主婆脱光衣服,用风车向他们身上吹雪籽籽,后来他们还能走路。”
。。。。。。
事隔几十年,当时说的话不一定完全就是这样,但基本意思就是这样。那时湘潭坝上(指小平原或山外的平地,又叫口上)外地人很多,有来种租田的,有来做手工艺的,有点像如今的外地民工。当时斗地主的多数是这些人,后来他们都在湘潭分了田地房屋,成了湘潭本地人。这也是湘潭坝上少有一姓聚居一村有别于其它地区农村同姓聚居的来源。
邱机匠打了汪厚楷后不久的某一天深夜,大雪纷飞。叔公听窗外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邱机匠站在门外,惶惶然有如丧家之犬。叔色叫他进屋,他说不进屋了,你借我点钱吧!我要逃命去了。叔公大惊,一把将他拉进房间,将此事的来龙去脉问了个清楚。
看了山妹网友写的《苦涩的回忆》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苦涩的回忆》不是山妹一家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一部份,文革及极左时代的滔天罪恶至今没有得到清算,有些事,想想我们这一辈子怕是看不到了,但是我相信,后人并不全是愚人。对于有违天理人伦的罪恶,总有一天,总会有人对它进行清算。我们这些人老了,由于为尊者讳的原故,官方没有也不可能会留下不利于其统治的资料,许多事情将会被历史的烟尘埋没,我们应该趁有生之年为孩子们尽可能多地留下点可供后人研究的东西,我想对于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有益无害的。
下面我的回忆只不过是一些片段,不只限于文革。有些事情是父辈们的叙述,非本人亲历,但事情绝对是真实的,错误的也只不过是时间地点有些偏差而已。有些当事人和他们的当事人还在世,为了揭开这个伤疤不至于使他们难过而影响其正常生活,有些人名均会进行处理。
土改故事
史老二兄弟五人,祖上留下良田近千亩,有房30余间的四合院一个,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蒋介石在南岳主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回家后拉起了一支有数十人枪的抗日队伍,共击毙日本人十一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十余支,得到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嘉奖。由于老大老三老四均在抗战中牺牲,土改时家中只剩下史老二,史老五时年二十岁,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史老五品学兼优,而且参加了当时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属于思想上真心盼望解放军来的那一类。
湘潭从民国十六年起中共的活动就十分活跃,破落大户汪氏与史家比邻而居,两家都有培养后人读书的习俗。汪氏后生宏伦、汗新、厚楷等十余子弟自从国民党清党逃脱后从未闲过,一部份人跑到了延安(解放后成了部厅局级干部),一部份人在家乡继续搞共产党,汪史两家历经二十多年虽然各参入的党派不同,但彼此相安无事,(其时汪家也有二十一人参加了国民党或国军,49年时多数都去了台湾),两家人偶尔相见时仍然是兄弟般融洽,更没有南霸天与吴琼花那一类故事。
国民党撤退时各县建立了反共救国军,司令是青山区的文某(具备名字已忘记,只知道姓文,52年在解放军和民兵的包围圈中只身窜房逃脱,53年去香港,之后去了美国。81回乡投资,俨然成了共产党的座上宾),史老二是国民党员自然也参加了。但是史家因无人照看田地房产,所以史老二从未外出活动,更未参与反共活动。土改时逃往新疆参了军,文革中以隐瞒阶级成份罪判刑,文革结束后回乡,已是耄耋之人了。
史老二逃走后,农会抓不到人,于是将年仅二十岁的史老五从长沙骗回来,没几天就以恶霸地主的替死鬼枪毙了。史老五死时大呼冤枉,农会会长说:“冤什么冤?你家这么大的地主不枪毙那枪毙谁?”
土改中划成份是有名额分配的,地主富农多少,贫下中农多少都有硬性规定,要枪毙多少也有规定。湘潭不是个富裕的地方,土地大多在大地主手中,要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就千方百计寻找家境好点的农民,让他们挨刀。
欧阳望的父亲留下有水田四亩,欧阳望读完小学后在长沙一公司当会计管账目,家里的田地雇一人耕种,不收租,打下的谷子全部归耕种者。农会完成不了划阶级的任务,开会时一农会干部提议是否可将他划作富农,有一干部说地主不够怎么办,还是划作地主吧!于是全体同意,可怜这个除了四亩土地外一无所有的地主,到死也没有翻得了身。
一农会会员叫周少红,解放前参加了地下共产党,因为读了几年私塾,土改时便当了农民协会的秘书长。解放前自己没有土地,租种了地主的水田十亩,土改时分得地主的牛一头。不料这牛不争气,牵回家没几天牛便死了。在剖开牛肚子时发现牛胃里有铁钉一枚,于是,平时嫉妒他有文化的农会“阶级兄弟”立马翻脸,说周破坏春耕生产,故意将牛害死,会长大怒。将周的成份改成了富农,将周枪毙了。
原来中国没有现代化的织布机,后来引进技术也只有城市里有织布厂,织出来的布叫洋布或叫士林布,穿士林布的也是城里人,偶尔乡下大户人家有一套士林布衣服那也是蛮了不起的。农村人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纺的棉纱,纱纺好后请人织布,多数家庭都买不起织布机,农村有一种手工业工人叫织布匠,自带机器(其实也是土机器)织起布来又快又好,我们那地方叫机匠。老邱是从湖北来的流浪汉,无田无地又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就买了个土造的织布机,当了个织布匠走村串户帮人织布,人称邱机匠。
那日秋机匠来到了我叔公家,他和我叔公是多年的好朋友,经常在我叔公家吃住。秋机匠放下行李,问我叔公还有剩饭没有,我今天累坏了。叔公问:“什么事把你累成这样?”
“今日排头乡斗争地主汪厚楷,我上去打他打累了”。
“你和汪厚楷有仇?”
“没有。”
“他得罪过你?”
“没有。”
“那你为什么打他?”
“好耍呗!”
“这么冷的天,打了人家,还脱了人家衣服,会冻坏的。”
“地主都经得冻。我把他和地主婆脱光衣服,用风车向他们身上吹雪籽籽,后来他们还能走路。”
。。。。。。
事隔几十年,当时说的话不一定完全就是这样,但基本意思就是这样。那时湘潭坝上(指小平原或山外的平地,又叫口上)外地人很多,有来种租田的,有来做手工艺的,有点像如今的外地民工。当时斗地主的多数是这些人,后来他们都在湘潭分了田地房屋,成了湘潭本地人。这也是湘潭坝上少有一姓聚居一村有别于其它地区农村同姓聚居的来源。
邱机匠打了汪厚楷后不久的某一天深夜,大雪纷飞。叔公听窗外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邱机匠站在门外,惶惶然有如丧家之犬。叔色叫他进屋,他说不进屋了,你借我点钱吧!我要逃命去了。叔公大惊,一把将他拉进房间,将此事的来龙去脉问了个清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