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0, 2006

[原创]一评与李登辉反目成仇的原因

[原创]一评与李登辉反目成仇的原因
文章提交者:三百门渔夫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前言

  1963年,中苏反目成仇,中共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名义,发表"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的文章,矛头直指赫鲁晓夫,掀起中苏论战的高潮,进而珍宝岛兵戈相见。1995年,中共与李登辉反目成仇,8月24、25、26连续三天,中共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新华社评论员"名义,发表了"三评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的文章,拉开对台湾文攻武吓的帏幕。

  1995年,两岸到底发生什么事,以至于大陆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导弹威胁台湾,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在撰写这一文章时,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将重要的资料集成《1995年两岸论战的资料汇编》
http//sanbaimen.blog.hexun.com/6153103_d.html,包括李登辉在1995年的几次演讲,《台湾的主张》选章;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1月27日的讲话,“三个代表”理论,人民日报评论员/新华社评论员:《三评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方便读者自我分析、判断。

  本人计划写三篇文章,《三评中共与李登辉反目成仇的原因》,这是第一篇:http://sanbaimen.blog.hexun.com/6178221_d.html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张功耀教授的可爱

  hedian

  张教授在《为我的告别中医中药研究写一个“休止符”》一文中对自己的活
动做了一个回顾,也澄清了一些看法,这都是实事求是地在提倡科学与民主。可
惜的是,张教授偏要节外生枝,把自己的生活扯进去,我觉得未免不妥。

  1、“我实际上是在利用业余时间在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任何部门和个人为
我提供过任何经费支持和其它方面的支持。”提倡科学和文化是一个知识分子应
尽的义务,对中医的批判(此处的批判非文革批判之意),在目前是不可能科研立
项的,当然很难得到经费方面的支持。可难道在这里参加讨论的其人就都获得过
经费支持?何况,其它方面的支持并非没有,新语丝上很多人都是支持张教授观
点的。张教授如此说,岂非让大家寒心?何况使人误会到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理解
张教授,使张教授有一种“高处不能寒”的感觉。

  2、“我如果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我就拿不到相应的奖金和岗
位津贴。”这点我很理解,但这里也不是张教授一个人是大学教授,我也一样要
完成相应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而靠年尾这两个月去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似乎
是靠突击。论文也许可以突击出来,教学就难说了,因为教学是有时间安排的,
科研也不是可以突击出来的。

  3、“1800元的月工资”,这话听起来比阿忆还阿忆了。我与张教授同处一
城,所处的学校没有张教授的名气大,但知道工资这词现在真不能说明什么。而
且如果张教授不是很年轻的话,应该不止1800元的月工资的。当然,也许各个学
校不同。

  没有别的意思,我觉得张教授有时候被人攻击,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小小的不
注意吧。

Sunday, October 22, 2006

记录我最近的一点感受

  

  张功耀

  最近,网络上和新闻界关于中医问题的争论很热闹。其中,许多是为了追求
所谓的“看点”,真实的讨论意义不大。不过,讨论比不讨论好。

  19日,我和方舟子先生被邀请到《凤凰卫视》参加了一个高看点节目的制作,
节目名称叫“双喜一虎一席谈”。我几乎每天都看《凤凰卫视》。但我从来没有
看过这个“双喜一虎一席谈”。我这个人习惯于独自理性地思考一些学术问题,
不习惯于临场大吹大侃。加上我还没有面对电视镜头的经验,所以,到台上,我
许多应该讲的话,我都没有讲。讲出来的话,也不完整,可能也不严谨。

  胡一虎先生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属于纯医学问题,而我的文章属于医学
哲学和医学社会学问题,加上我写作那篇文章时,引用的是专业医学刊物上发表
的病例报道,主要涉及“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丸”共三种中成
药的毒副作用问题。因为成果是人家的,我只是引述而已,且我的文章是去年10
月就完成了的,到今年10月,已经一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慢慢地,我
还是想起了一些。所以,第一个问题,我就表现出尴尬了。

  现场观众不是随机组合的,更不是按照一半对一半来渲染气氛的,其中,支
持中医的占绝大多数,所以,现场气氛中,我和方舟子处于严重劣势。

  节目已经制作完了。我认为,通过这个节目唯一能够得出的可靠结论就是:
“中医问题是一个可以公开辩论的问题”。至于其它方面,大家作为热闹来看还
可以,如果要看出一些门道,建议各位还是阅读那些多少有些深邃的学术分析的
东西。

Thursday, October 19, 2006

坚硬的影

子  张利文

  她转身,漂亮地转身,不作丝毫犹豫地转身。影子可以作证。影子从她两只
脚的脚尖开始生长,倾斜着铺在地上,瘦长而具有骨感,沉默着,漆黑地沉默着。
转身之后,影子迅速地移动,仿佛小跑,紧追着她的两只脚。尘土被影子一一碾
压,空气有些轻微地战栗。她并不想跑,她只是疾走,但她的影子看上去是在奔
跑。她的左手用力抓住挎在左肩上的包,黑色的真皮的包。包的影子附在她的影
子上,在腰部形成一个尖锐的突出。她的右手摆动得很快,似乎不如此,她就要
摔倒在她的影子上。
  她无暇注意自己的影子。她也无暇注意日光,上午九点的亮晃晃的日光。但
是,她在转身的瞬间一定注意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他吗?
  影子与影子纠缠,亮晃晃的日光里,两个影子靠拢,分开,再靠拢,再分开。
靠拢的时候,影子重合在一起,却生长出两个脑袋,两个脑袋左右摆动,让人眼
花。分开的时候,两个影子前后移动,一个往前,一个就后退,后退的往前,往
前的又退后。刀的影子突然出现。它早就藏在一个影子的内部,只是等待时机。
它原本是不必出现的。它目睹了它所依附的那个影子无数的成功,伸手,夺包,
然后逃离,在一个胡同的拐角处或者在荒郊在厕所,分赃,窃笑。它等待了很久,
它以为它永不会出现,永不会在日光底下亮出它的寒冷的影子。现在,它该出现
了。它的出现基于另一个影子的出现。另一个影子挡住了即将逃离的影子。它的
出现意味着另一个影子形成了障碍,它的隐藏就是等待障碍,它的出现就是解决
障碍。
  刀的影子,在两个影子之间,上下左右地跳跃,呈现,闪着冷冽的光,然后
隐没,光芒被深埋。没有声音,只有移动,影子在移动。

  越来越多的影子,从各个方向陆续加入,踮起脚,挣着脖子,侧身,钻,挤。
更多的影子是静止的,不往前,也不往后,不往左,也不往右。街道被一遍一遍
地涂黑。多一个影子,寂静就增加一分。我怀疑我的影子也在其中。
  我坐在车里。车窗紧闭,世界安静。车被堵死了。从西往东的车与从东往西
的车之间,有一段二十米的空地。一个人,躺在地上,躺在他的影子上。他的双
手紧抱住他的头,如果他是站着,他的影子就会呈现一种怪异的姿势,仿佛没有
手,头颅特别大。现在,他躺着,你就看不到他的影子。他在地上滚来滚去,在
一些脚之间滚来滚去,在一些舞动的影子上滚来滚去。我看见了那些影子,七个,
或者八个,拥挤不堪,常常是一个影子覆盖了另一个影子,或者两个影子有一半
重合,仿佛连体人,肥厚臃肿。铁棍的影子细长而坚硬,从空中落下,落到他的
头上和背上,脚从地面抬起,各种颜色的皮鞋,黑色的,棕色的,白色的,如纷
落的雪,因为没有声音,看上去轻而且干脆,踏在他的脸上,腿上,和胸上。血
从他的身上流下来,流到跳来跳去的影子上,黑色的影子被染红。我觉得了窒息,
但我无力动弹。我把身子缩得更紧些。事实上,没有谁会注意我。我没有影子,
我的影子深埋在车的影子里。就像周围所有的影子,单个的影子一律被淹没,被
深埋。
  和她一样,我也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读到了昨天发生的事情。晚报上说,双方
用铁棍和砖头互砸,足足打了近十分钟。冲突中不断有人倒地,警察赶到后他们
才住手,好几个人满头是血地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她从第二天的晚报上看到了关于那件事的报道。她想起了那个瞬间。她依稀
记起了他。那时,她不知道他的名字。那时,她骑在车上,小心翼翼地躲闪着迎
面走来的行人。她还想着一些事情,想着一些人。她看着铺在地上的她和自行车
摞在一起的影子,心里有些焦躁。她有些恨那个皮笑肉不笑的经理,她每次迟到,
他都在门口堵着她,笑嘻嘻地盯着她。她有些恨自己的丈夫,他从来不管孩子,
起床之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有些恨自己的孩子,总是赖在床上不起来,她
得把他拖起来,给他穿衣,洗漱,准备早餐,收拾书包。她恨着这些人的时候,
就听到了他的声音。那个声音有些大,大到她猛然收起了所有的恨,所有的焦躁。
她抬头,就看见了他。可是,她现在一点也记不起他的样子。
  晚报上没有他的照片,只有他的血的照片,大片的血,殷红的血,还有一只
拖鞋,拖鞋上也沾满了血。那应该就是他的拖鞋。血的上边曾经躺着他,穿拖鞋
的他,还有他的影子。一个人只有躺下了,人和影子才合二为一。
  晚报上说,他现在躺在医院的外科病房里,神志清醒,能慢慢说话,但是右
脸肿得厉害。据此,她猜想,那把刀曾经刺进了他的右脸。事实正是这样,晚报
介绍的情况很详细:他的右脸、左右前臂各被刺了一刀,其中右脸伤势最重,刀
口有五六厘米长,险些伤到骨头,由于面部神经受损,有面瘫的可能;左右前臂
多条肌腱损伤,手指虽然能动但向手背方向抬起有障碍,需要固定石膏慢慢恢复,
即便恢复后手指的活动能力也会和以前不一样。
  她坐在真皮沙发上继续看晚报。晚饭已经做好了。丈夫和孩子还没有回来。
她知道他们马上就会回来。她放下报纸,拿起水果刀,削苹果。

  她读到的晚报上的那则消息,我也读到了。晚报上对于她的描述只有聊胜于
无的几句话:被偷的妇女不知何时离开了,只记得她30多岁,身材偏瘦,个子不
高。我据此猜测她的影子,转身的瞬间,那个瘦长而具有骨感的影子,那个坚硬
而沉默的影子。我不知道她在读到这句话时是否会站起来,看着灯光下自己的影
子,或者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是否真是给人这样的印象。
  我想她在读到这则消息时,至少会想起自己转身的那个瞬间。或者她也想起
了她当时对一些人的恨。比如经理,比如丈夫,比如孩子。她记不起来他的样子,
但是她一定记得他的声音。她想要去追那个仓皇逃离的影子时,他告诉她,提包,
在汽车下面。她走过去,捡起了提包。她很想对他说声谢谢,但是来不及了。他
的影子已经和那个逃离的影子纠缠在一起。她也许是犹豫了的。直到她看见刀的
影子。直到她看见周围越来越多的影子,沉默而坚硬的影子,齐齐地后退。她终
于转身,漂亮地转身,果断地转身。
  她也许并不记得她在街道上留下的那个影子,就像现在,在明亮的日光灯底
下,她根本看不见她自己的影子。我设想她在削苹果,她慢腾腾地削着苹果,耐
心地等着她的丈夫和孩子。水果刀闪着锐利的光,无声地进入苹果的身体,也许
在她偶尔发愣的时候,水果刀突然戳破了她的手指。

  晚报的照片上看不出来周围的影子,但影子一定是存在的。影子离那片血应
当有些距离,不会有人把自己的影子留在镜头里,留在镜头里的血迹上。有些影
子或许已经移开了,向南,向北,向西,向东,揣着一些说不清的想法,去往该
去的地方。对这些影子来说,这是一天之中偶尔出现的一个插曲。这只是和其他
日子没有什么差别的普通一天,太阳是一样的,遇到的人是一样的,躲过的车是
一样的,心里的恨和焦躁也是一样的。
  他们之中,一定也有人在第二天的晚报上读到了这则消息,或者也读到了我
撞见的另一事件的消息。他们会比平时读到类似的消息时更加有兴趣,他们花在
这则消息上的时间会比当天报纸上的其它消息更多一些。他们甚至会有些兴奋地
指着这则消息,以亲历者的身份向家人讲述比报纸上更多的细节和更生动的场景。
就像我一样。我那天回家以后,带些夸张地向家人描绘着我在车里看到的一切,
那个滚来滚去的双手抱头的身体,那些铁棍,那些踢来踢去的脚,那些染红了街
道的红色的血。就像我不曾看到自己隐在车里的那个影子,他们也一定,想不起
来自己留在那片血迹周围的影子,那些漆黑的或长或短或胖或瘦的影子,那些坚
硬,沉默,静止的影子。所有的影子都是坚硬而沉默的,柔弱的,是肉体和肉体
里的心脏。
  只有她,或许将经常陷入发愣的状态,水果刀总是不小心地戳破了她的手指。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或者她和我们一样,晚报扔了以后,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Tuesday, October 17, 2006

又一个中药假药“特效舒神胶囊”被香港卫生署揭穿

  作者:汉斯

  今天看到香港明报的即时新闻报道, 知道又有一假药被揭了出来.

  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 不要购买及服用"特效舒神胶囊" 因该药含有西药成
份"安定" 和 "氯丙喹" 必须在医生监察下使用, 并有可能损害肝脏.

  到网上查了一下特效舒神胶囊的发明单位---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精神病会诊
中心的网页:

  http://www.dzmy.com/mymy/hdht/999sm/

  有如下的大言:

  "举世瞩目的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卓越的临床
疗效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和整个医学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千百年中草药的精华??新型特效“舒神胶囊”系列药物的诞生,为中医
彻底治愈失眠、抑郁再添辉煌!"

  真是大言不惭, 遗害万家.

  本人对中药并无偏见, 但似此害群之马, 应予严惩.

  附:
  明报即时新闻网 > 即时港闻

  卫生署吁停服特效舒神胶囊[11:38]

  2005/05/12

  卫生署呼吁市民不要购买及服食一种名为“特效舒神胶囊”的中成药。该产
品含西药成份,可能引起副作用。

  该产品所含的西药成份“安定”及“氯丙嗪”属医生处方药物,必须在医生
监察下使用。

  “安定”是镇静剂,“氯丙嗪”用于治疗多种精神病。“安定”可引致昏睡
及晕眩,“氯丙嗪”可损害肝脏。

  卫生署是在跟进一宗肝功能受损的个案后作出上述呼吁,该个案涉及一名六
十一岁男士,他因失眠而服用从内地购得的这种中成药,但未能确定此产品是否
引致该男士肝功能受损。

  卫生署没有此中成药入口香港作出售用途的记录,并已知会内地有关当局此
个案。

  市民如正使用“特效舒神胶囊”,应立即停止服用,若有不适,应尽快求医。

  市民应将产品销毁或把产品于办公时间交给卫生署位于九龙南昌街三百八十
二号公共卫生检测中心三楼的药剂事务部办事处。

  患失眠的人士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员,在有需要时才服用适当的药物。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中医让我爸爸更痛苦的离开

中医让我爸爸更痛苦的离开

永恒的爱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4919fb310100055w

以前我们一直都很迷信中医,总觉得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都能有办法,对中
医的迷信让中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今天看了方舟子先生的文章,现在回想
起来有所感悟,也许正因为这种迷信我们才因此付出了代价,这代价是让我一辈
子都痛苦难过的。

97年爸爸被查出乙肝,那个时候因为西医对于乙肝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于
是我们开始找中医,找偏方,结果中药是吃了很多,心理安慰了很多,但是病并
没有像想象的开始痊愈,反而是在不断的药物毒性下损伤了肝脏,结果导致02年
爸爸去医院被检查出肝癌。

这个可怕的病让我们全家都几乎崩溃,当时爸爸做出决定去上海做手术。手
术很成功,肝脏肿瘤被切除。回来后在亲友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吃中药防止肿瘤
复发。这期间吃过所谓的肿瘤专家王振国的中药,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中药,但是
都阻止不了肿瘤的复发。每一次复发后都是去医院做介入做伽马刀来控制肿瘤。
但是最不幸的事情还是到来了,05年父亲又复发了,这次他听人介绍了浙江金华
的艾克医院可以中药治愈肿瘤。于是又大老远的奔波到金华,见到了那位“活神
仙”,他们号称他们的中草药方子治好了很多的癌症患者,当时见到的情景也确
实如此,医院排队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好多“现身说法”的例子。看到这些,虽
然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是对来看病的病人的心理安慰,但还是一下子燃起了极大的
希望。买了几千块的昂贵的中药回家,带着莫大的希望,总觉得真的像院长所说
的,吃了7个月的中药后病就能彻底的好了。于是妈妈每天清早5点就起来熬炖中
药。可是就是这样的中药吃了1个月后,爸爸就开始出现腹水,然后肚子越涨越
大,父亲被疼痛折磨的彻夜难眠,极度消瘦,可是每次我们电话咨询,都说这是
吃药的正常反应。结果父亲只好一直忍受,忍了3个月后医院又给换了方子,越
吃越难受。那几个月父亲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他一向睡眠非常好,可是那几个
月他都是在彻夜的疼痛中失眠度过,那几个月他没有吃过一点好吃的东西,为了
吃中药他每天清汤寡水,食而无味,每次想到这我都心如刀绞。终于所谓的神奇
中药没能治愈他,反而让他在忍受了几个月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罪后离开了人世。
走前他流泪了,他说他不怕,但是就是舍不得我们母女,他只是为了我们母女才
忍受到今天的。

如果世上可以卖后悔药,那么我一定不让父亲去尝试这些中药了,既然西医
目前还无法攻克这一世界难题,那么不如让他痛痛快快的玩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吃遍人间的山珍海味,然后幸福的离开世界。可惜明白这个道理已经太晚了,只
希望父亲能真正解脱在天堂里幸福快乐。也希望国家早日规范中草药市场,让不
法商人别再打着中医的幌子来害人了,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也应该早点建立
起来正规的中医药研究机构,虽然我不清楚中医是否如传说中那么神奇,但是我
想在每种中草药混合在一起的毒性尚没有检验出来之前,吃中药的人还是应该慎
重再慎重。

Thursday, October 12, 2006

 请教有关《上帝掷骰子吗?》的问题

 请教有关《上帝掷骰子吗?》的问题

  方先生:

  您好,自昨晚看完CCTV10的《走进科学》(介绍所谓点穴的那两期)节目后,
心里很不舒服。

  《走进科学》在我印象中是CCTV难得的原创的好节目,曾多次揭露骗术、伪
科学,没想到在对待中医问题上竟如此暧昧,实在失望。本想提笔,请您在大众
媒体上刊文,以正视听,防止思想一时不清的人从国家电视台得到错误信息。但
昨晚中秋团圆,实提不起兴致生气,没想到今天新语丝上就有了反映。在此我还
是恳请您利用大众媒体对"央视点穴"作些点评,挽救一些人吧。

  今天的信,我想请教一个与所谓科普新作《上帝掷骰子吗? - 量子物理史
话》有关的问题。我在我这的图书馆偶然看到的,这本书

  被号称史无前例的新风格科普作品;
  新浪网推荐;
  由刘华杰、刘兵、江晓原等品评作序;
  作者不肯透露真实身份。

  仅从以上几点,我就不自觉地对其作为一本涉及科学的书籍,是否足够科学
严谨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当然,只是怀疑,我没有认真读过,最近也没空读它。
所以想请教,您或者新语丝的网友们是否关注过这本书,这本"科普著作"的质量
如何?如果它不幸被我疑中,是不够科学的,那后果应该挺严重的:

  物理、量子物理涉及一些被神化了的科学家的研究领域;
  物理、量子物理涉及的一些时空概念易被反科学文化利用;
  物理、数学是绝大多数国人易知表面、不知所以,无理分辨真伪的领域;
  物理与生活联系很多,是很多国人愿感兴趣的领域;
  新风格科普的噱头易为其扩大影响面;
  新浪网能拢络数量不少的国内网民,这些网民又对中国非网民的文化传播起
着不小的作用;
  在我这偏隅小城的图书馆都以上架,大城市的书店应该更早,其影响早已开
始。

  由以上几点、再结合国情,假科学将更加漫延。所以我急切地想知道有关此
书的真实情况。如果其确为劣品,也恳请您及各位网友多加关注,帮助减少其对
社会的不良影响。话说回来,我还是希望它是一本地道的好科普书籍。

  此致
  敬礼

  陈香山
  2006年10月7日

【方舟子按:没有看过。不过只要看都是些什么人在品评作序,就知道是什么货
色】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再谈丘成桐教授的学术不端行为??兼答网友质疑

再谈丘成桐教授的学术不端行为??兼答网友质疑

亦建言

9月27日新语丝登出的文章中,有溪桥网友和noboru网友对本人文章的评论。首先,笔
者对从动机上质疑、抹黑批评者的行为感到遗憾。新语丝上《“动机论”批判》一文说
得好:“因为回避真假对错的本质问题而动辄追问动机,就像人们不去追查《皇帝的新
衣》那两个骗子的责任,却去责问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为什么要说真话让皇帝出丑’一
样,只会扼杀正义,戕害学术!”

网友的部分不涉及症结问题的看法,笔者持保留态度,但不予反驳;但也有一些需要指
出的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AJM对其审稿程序有公开说明:“High standards will be applied in evaluating
submitted manuscripts, and the entire editorial board must approve the
acceptance of any paper. ”因此,对“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有“所
有编委”的同意才能接受。溪桥网友有意或无意地混淆了编委和审稿人所发挥的不同作
用,并有意或无意地把审稿狭义为理解对稿件正确与否的评判。然而审稿人负责对论文
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审查,关注的是对与错的问题,并不需要关心稿件是否发表;编委
才要考虑某篇稿件是否可以接收发表,某一期上刊登哪些论文。丘成桐教授也讲AJM的
论文是否发表要考虑内容、对错和是否抄袭等因素(自《北京科技报》的采访)。于是
才会有“the entire editorial board must approve the acceptance of any paper
”的要求。

第二、丘成桐教授在《北京科技报》上的原话讲“论文只有在所有编委全部审定通过以
后才可以发表,只要有一位对文章有疑问或者反对,这篇文章都是要被打回的。”偏偏
溪桥网友就看到了“只要有一位对文章有疑问或者反对,这篇文章都是要被打回的。”
于是说笔者没有提出哪位编委反对的意见。但笔者提供的证据,证明的是曹、朱的论文
没有“编委全部审定通过”就发表了,难道现在没有提供有人反对发表的证据就能够说
明“编委全部审定通过”了吗?何况Brent教授说了:“There was no paper or even
abstract attached, so it's not clear on what basis the editors were meant to
comment.”您什么都没有给编委提供,让编委提什么意见呢?

第三、溪桥网友认为“如果曹朱两人的论文是应该通过的,事情就是‘丘成桐教授违反
程序通过了一篇应该通过的文章’”。笔者认为曹、朱的论文是否应该通过是一个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比如有人认为这是第一次给出了关于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
的完整证明;也有人认为数学家们对Perelman工作的补充,只是验证Perelman的理论,
已经不再具有原创性;也有人认为在国际数学界就庞加莱猜想形成一致意见的环境下,
在Kleiner和Lott的文章已经公布在预印本网站、田刚和Morgan的文章部分提交给Clay
研究所的局面下,抢先发表一篇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文章会有抢功之嫌。但是,请不
要把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轻率地推给笔者,这本应该是AJM的编委们考虑的问题。重要的
是,笔者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学术就更应该遵守制定的规则。对于规则的破坏
,实际上是腐败滋生的根源。何况在庞加莱猜想这样重大的学术问题上违背了规则,难
道不应该置疑吗?

第四、noboru网友也东拉西扯了一番。事实上,笔者以提供确凿的事实和材料为主,也
做了一些评论。但凡是看到New Yorker的报道(丘公开信未质疑评审问题的报道)、
Brent教授的回信、AJM的网页、美国数学会的会志和《北京科技报》报道的人们,只要
怀着一颗公允的心,就不难得到同样的结论:丘成桐教授未按通常程序通过曹、朱的论
文,并对数学界和公众说了谎。笔者认为学术上的规范、学术的道德和学者的信誉都是
超越国界的,在科学界大家遵循着共同的准则,谁破坏了这个准则谁就必然受到质疑。
但是笔者无法强求丘成桐教授如何如何。损害学术声誉和信誉的事情是丘成桐教授自己
做出的;是要坦诚面对、真心补救,还是要自恃权威、对事实掩耳盗铃、对批评置之不
理,也由丘成桐教授自己决定。换句话说,是否会如noboru网友所说“批倒批臭”,主
动权不在别人,在丘成桐教授自己。

最后,笔者再次重申,对于内地高教和学术问题的批判,不应该成为丘成桐教授回避自
身学术不端的护身符。多数人都可以把内地的高教问题和丘成桐教授自身的学术不端问
题分开来看;但总有人刻意把两件事情混在一起,所以当有人批评丘成桐教授自己学术
不端时候,丘成桐教授和一些人就可以质疑批评者的动机,称批评者是“文革作风”。
仿佛批评了学术腐败,就成了不能被质疑的完人。笔者依然希望丘成桐教授正视批评,
给予回应。“迷途知返,往哲与是;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新疆特产 同步带 三坐标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